服务热线:010-53352227 欢迎访问中国民族卫生协会中药材分会官方网站!
本会动态

中药材分会常务副会长马杰在河南省禹州市孙思邈医药研究院考察学习

发布时间:2019-11-27 10:29:15

2019年11月25日,中国民族卫生协会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分会常务副会长马杰去往河南省禹州市孙思邈医药研究院、禹州市凯旋药业有限公司、华夏药业进行考察、交流,感受禹州药都自三皇以来的中医药文化发展史及杰出代表人物、中药材炮制传承。

禹州市中药材种植有悠久的历史,明朝洪武年间已成为全国四大药材集散地之一,其中药材种植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禹白芷、禹南星、禹白附、金银花等地产名药,名列李时珍《本草纲目》和现行中华药典,被列为国家保护品种。

禹州地理气候优越,盛产动、植、矿物药材1084种,蕴藏量达到12万吨。唐朝药王孙思邈曾长期游居禹州,行医采药、著书立说,孙思邈去世后,禹州人民在西关购地建“药王阁”永久纪念。故有“药不经禹州不香,医不见药王不妙”之说。禹州的中药文化自此开始繁荣。宋仁宗年间,阳翟古城寺以东盛产白芷、南星、菊花、薏米等药材,时任河南主薄的著名诗人梅尧臣游览禹州,正值春和景明,翅花盛开之际,不禁诗兴大发,遂作诗一首:“云外阳翟山,实与嵩少接,山中采药人,能自辨苗叶,当须刨其根,以道素所惬”。

禹州的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明嘉靖年间,已种植名贵地道药材45种,禹白芷、禹南星、禹白附已列入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解放后,中药材生产有较大发展,1969年全市出现200多个药材种植村。1985年3月中药材交流大会重新恢复,推动了中药材种植业发展。而禹州中药材炮制工艺、禹州药交会也因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禹州中药加工炮制开始于明朝,清朝趋于规范。饮片加工及炮制因药制宜,技艺独特,制作精细,在国内久享盛誉,有“药进禹州倍生香”之说。在加工、炮制过程中,其“浸、泡、煅、煨、炒、炙、蒸、煮”等方面都有其独到之处。有的饮片加工后,细如丝、吹能飞,片片均匀,厚薄适宜。在炮制方法上以精益求精而久负盛名。

进入新时期以来,禹州中药材产业发展更加迅速。成为全国17家标准化、规范化的国家级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也是河南唯一的国家级中药材专业市场。年交易额居全国第三位。在中药材贸易中的影响力愈加增强,被批准为“全国中药饮片配送中心”。同时标准化的中药材生产规模也进一步扩大,通过国家GAP认证的药材基地数量逐年增加。禹白芷、禹南星、禹白附、豫西丹参4种道地药材取得国家原产地域地理标志保护,在全国名列前茅。被农业部批准为全国唯一的中药材加工示范基地。

“药不经禹州不香,医不见药王不妙”,两年一度的中国·禹州药王孙思邈国际医药文化节暨中医药交易大会不仅为禹州带来了交易收入,而且又把禹州与全国联系得更加紧密。